文/李倩烟台市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中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体系逐渐完善,对事业单位整体发展趋势提出更多展望与要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如何更加科学化、有效化是值得关注的领域。
以考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现状为基本出发点,进而探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总结出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整体质量逐步提升的科学方法,是优化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内部控制体系的薄弱环节
一些事业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后,其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初见规模,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流程管理缺乏科学性。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固化的情况,工作人员很多情况下只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规章制度的理解过于片面,造成流程管理缺乏科学性,难以实现部门职能的精准化。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会进而导致工作职权缺乏量化评价,影响单位创新思维的提升与进步,限制内部整体联动效果的发挥。
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一致。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是构成事业单位具体内容的两大部分,是体现事业单位结构合理性的重要前提与标志。在探究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时,过于重视突出强调部分的控制,进而忽略其他部分的掌控,使得重视的程度呈现出不均衡化特征,也加大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问题和矛盾的严重性。
内部控制设计简单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单位的整体经营管理态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内容,主要是以行政廉洁合法、资产清楚安全以及社会服务质量三部分为主体,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缺乏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内部控制因素考虑不全面,导致设计过于简单化是较常见的问题。同时,一些事业单位缺少内部监督机制的设计与执行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监督环节的建立与落实,是保障事业单位基本运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事业单位通过监督环节可以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应用实践探索过程中,需要开拓内部控制设计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信息公布缺乏透明度。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体系逐渐丰富与完善,社会要求事业单位部分信息公开化。政务、财务数据实现部分公开,是对大众负责更是对单位自身负责。一些单位在构建与应用内部控制体系初期,信息公布不够公开,甚至部分地区的事业单位根本没有信息公开意识。信息公开化也是检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性的重要手段,为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科学资料,使其更好地实现构建与应用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
改善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措施
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关乎事业单位整体发展质量与未来发展方向。针对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应用存在的不足,可以在以下措施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完善相应的工具与方法。
多渠道完善流程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流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流程管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还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改变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为了实现多渠道完善流程管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与探究。首先是更新管理意识与理念,相关负责人要带头学习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对工作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其次是梳理与管理自身业务流程,针对出现问题的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部门和岗位之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最后,要积极主动向其他事业单位学习成功的内部控制经验,引进专业人才优化流程管理体系,转化为适合单位执行的方案,多渠道拓展流程管理模式。
提升全员重视程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两部分,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例如,可以增加内部控制内容,使得内部控制以自我反省评价、内部岗位监督、外部群众监督为主要内容。业务层面要依靠单位层面才能实现顺利开展工作,单位层面进行科学管理与监督,有利于促进业务层面的效率以及对经济活动的把握。单位层面是建构业务层面的基础,业务层面是单位层面价值体现的方式,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区别对待。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走进事业单位,成为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可以加入互联网因素。根据内部控制要求,创建出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相联结的管理系统,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同时网络化内部控制有利于避免出现“走人情、看情面”现象,进而提升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应用的质量。
内部控制设计顶层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内控设计脱离实践的情况。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构建科学的设计与执行策略,避免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例如,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需要提前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进行科学评价,并对内部控制执行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其中,在内部控制效率考核中需要加入社会公共服务评价这一环节,将其作为评价标准之一进行参照。只有科学设置评价范围、确定评价内容,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顶层化设计目标,尽可能确保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多方位加强顶层化设计理念,才能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提供可以借鉴的意见与建议。
内部控制顶层设计还包括规范监督机制,监督包括内部自身监督以及外部群众的监督。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监督机制过于内部化,监督力度与范围有限,因此可以将规范监督机制纳入内部控制顶层化设计内容之中。例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设,需要保障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同时健全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促使审计部门明确知晓其职责范围。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部门内部控制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确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加强审计监督,可以实现优化内部监督的效果。外部监督主要是以群众为基础,通过内外监督两种形式促进内部控制设计规范化、顶层化。
信息公开部分透明化。事业单位受到其特殊性质的影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不能实现完全公开。不同部门由于工作内容的区别,信息公开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参考价值,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进行信息公开部分透明化处理。
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部分透明化,是结合实际情况而总结出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策略。信息公开部分透明化是一项难度比较高的工作,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具备高质量信息公开素养,尤其是职业道德素养。例如,管理人员需要对财务收支、单位采购、资产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内容进行信息部分公开,这时突出强调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提升其道德素养以及协调各部门之间形成密切合作机制的能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只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内部控制信息公开实现透明化,才能确保信息公开的有效性,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保驾护航。
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是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工作的重点之一。一些单位尽管在实际构建与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经过科学分析与探究,也能总结出有利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应用的有效方法。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提升,要从根本出发全面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